
图为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高级顾问 王玮
在总结美澳购物中心5点不同的基础上,我想进一步地分析一下中国和澳大利亚购物中心的不同点,由于中国购物中心起步较晚,且参差不齐,很难拿出鲜明的特点与美澳购物中心相比较,但还是可以从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和思维中通过与澳洲购物中心的对比得出以下5点差异:
1. 中国购物中心基本上是学习美国模式而不是澳洲模式而发展的
中国购物中心实际上是在学习美式购物中心即以追求时尚和休闲为导向关注What You Want 的产品定位思维过程中发展的,行业通常也不了解澳洲模式,开发商一般只关注高端购物中心,把追求时尚和档次放在首位。各级地方政府也希望看到这一类的购物 中心作为所在城市和地区的成功和繁荣的标志,有的甚至明确要求把做高端购物中心作为土地招拍挂的条件。为帮助理解,笔者将关于美澳购物中心的比较简列入 下:
1)形成原因和项目区位不同:
美国购物中心开始于50年代初,主要基于美国巨大的高速公路网络而建,美国当时有1.5亿全世界最富裕的人口和全球最大的汽车保有量。在高速公路网络连接的城市与城市的结合地带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土地供应。
而澳洲购物中心起步于50年末期和60年代初,由于澳洲人口稀少,购物中心主要是在沿轨道交通的人口相对集中的新镇或枢纽地块建设。两者虽然都 称之为“Suburb Shopping Centre”即“”郊区型购物中心,但他们的真实含义是不同的。一个是在由公路网连接的城郊结合部,一个是在由轨道连接的新的城镇中心。
2)商场定位和租户组合不同:
美国购物中心的定位基于时尚和休闲, 主力租户以百货和时尚类业态为主;而澳洲购物中心的定位首先要满足商圈人口的日常生活所需,主力租户一定是生活超市和生鲜食品,再配置一些折扣百货。所以 美国的定位目标是“What you want” 而澳洲的定位目标是“What you need”。澳大利亚这种满足生活必需性消费的导向也极大地提高了澳洲购物中心抵抗经济周期波动和各种金融危机的能力。美国购物中心中百货占比一般是澳洲 购物中心的两倍多。而且美国购物中心的定义范畴甚至不包括大型超市,比如Walmart引入餐饮休闲和娱乐业态的设施不称之为“ Shopping Center”而是“Power Centre”。
3)建筑形态和形式不同:
美国购物中心形态多呈扁平形态和开放形式,因为大量城郊廉价的土地供应,3千辆乃至5千辆宽阔车位的地面停车场,一般很少超过两层的建筑形态, 而且多为开放形式,也降低了使用空调和电梯的成本。而澳洲的购物中心因为多是建在轨道交通的枢纽和新镇地带,土地价格昂贵,开发商必须充分提高土地的使用 效率,地下和立体停车库以及4到5层垂直商业建筑形态随处可见,封闭的空调空间和垂直交通设备的配备等。这点与中国和亚洲国家的特点更为接近。

相关资讯
- 中国与澳大利亚购物中心的主要区别2013-07-03
同类资讯
- 刘蔚海:二三线商业地产最大隐患是需求不足2014-08-03
- 商业地产热度升高 京商铺成交均价破三万2013-07-03
- 内地首家星巴克关闭 高租金成商业杀手2013-07-03
- 中国高端酒店业泡沫显现2013-07-02
- 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1.13万亿元2013-07-02
随机资讯
- 观望下的楼市,十堰开发商自救招数大全2010-08-30
- 北京通州一新楼盘团购降万元 其他新盘纷纷降价2010-08-30
- 孙红雷家宅风格大曝光2010-08-30
- 十堰天然气工程有序推进 城区居民年底可用上天然气2010-08-31
- 6小时动车高铁将十堰驶入快车轨道2010-08-31